从衡山路到武康路,永不褪色的上海梦
有人说,上海是现代的,摩天大楼,海纳百川,陆家嘴高楼的繁华里,它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窗口。也有人说,上海是怀旧的,十里洋场,百年外滩,梧桐树弄堂的斑驳里,流淌着关于老上海的传奇。
这一段漫步,从衡山路开始,经过高安路、康平路,宛平路再到淮海路、武康路,这里曾经是上海的西区,也曾是海派文化荟萃之地,上世纪30、40年代,无数的文化名家、达官显贵居住在这里,而如今,这里也是上海的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林荫道旁,一栋栋老洋房鳞次栉比,诉说着百年的名人故事和城市记忆。
漫步路线:衡山路-高安路-康平路-宛平路-淮海中路-武康路
衡山路-高安路:西湖公寓
衡山路,始建于1922年,早年间被称为贝当路。据记载,这条2.3公里长的路上,在百年的历史里曾经产生了1336幢花园洋房、184幢豪华公寓和3000条新式里弄,一共种下了460棵法国梧桐。
屹立在衡山路高安路路口的西湖公寓,曾是上海西区优雅和骄傲的标志。建成时是叫华盛顿公寓,上海解放后更名为西湖公寓。公寓的设计师为亚历山大•亚龙一世,他是一位流亡上海的白俄军官,也是土木工程建筑师。这位建筑师的作品还包括曾经作为蒋介石和宋美龄世纪婚礼举办地的著名的大华饭店。
建筑平面根据锐角形地形,沿街作V形布置。由于两面临街,底层作店铺。每个单元,设主楼梯和辅楼梯。除了楼梯外还设有电梯一部,是上海公寓建筑中比较早使用电梯的公寓。公寓为9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为8825平方米,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公寓。1982年房屋大修时加建二层。如今,西湖公寓经过翻新,外立墙面漆成了黄色,顶楼的ART DECO装饰复原,图形抽象,却也精致异常。
Art Deco风格起源于法国——在1925年法国巴黎举办的国际装饰艺术与现代工业博览会后,Art Deco随即流行开来。它以严明的轮廓,几何的形体、阶梯状的造型等为特点,是介于新古典和现代主义之间的一种风格。而当时,野心勃勃的西方建筑师们带着自己要改变东方建筑的雄心来到上海,在老上海的西区留下了一栋栋Art Deco风格的建筑。如今,上海已经成为世界装饰艺术建筑圣地之一,并且也是世界上现存装饰艺术建筑总量仅次于纽约的第二位城市。
行走在这条路上,沿途充满ArtDeco风格的建筑。洋房建筑上,一处对称的构图、刚柔并济的横竖线条、流畅的圆形舷窗和圆弧形转角、丰富的浮雕…都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百年前的记忆。(这栋位于宛平路42号的礼雪温公寓,建于1945年,也是典型的Art Deco风格。)
康平路-宛平路:10弄洋房
上海是一个丰富多元的城市,而漫步在这条路线上,既有老上海的名人往事,同时也有日常生活的柴米油盐。经过了近百年的积淀之后,在这些隐藏在弄堂里的老洋房里,依然能找到上海原汁原味、平民化的生活状态。而那些传统的、富有人情味的人间烟火,也是属于上海这座城市最独特的记忆。
在宛平路10弄的一栋栋洋房里,那些平民生活情态就诉说着这样的故事。
房间里飘来了煎带鱼的香味,花坛上盛放着打理过的花木,人间烟火气和老上海生活的精致呈现在一处处细节中,也展示着最富人情味的上海生活。
淮海中路1843号:宋庆龄故居
从宛平路转入繁华的淮海路,走大约一百米就是闹中取静的宋庆龄故居。从1949年到1963年,宋庆龄在这里生活了近15年之久,也在这里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瞬间和大量文物。
纪念馆主体建筑由宋庆龄文物馆、车库、主楼构成。其中主楼是宋庆龄生前居住的地方,坐落在院子中央,前后都是花园草坪,四周围绕着 30 多株宋庆龄情有独钟的樟树,优雅娴静。主楼的陈设保持着宋庆龄生前原样。故居每逢整点有免费的志愿者讲解服务,在这里走一圈下来,仿佛见证了这位伟大女性的一生。
武康路:武康大楼-武康庭
宋庆龄故居的对面即是被称为诺曼底公寓的武康大楼,可能也是如今魔都出镜率最高的老建筑之一。
武康大楼是著名建筑师“邬达克”的作品。无论是骑楼、通体红色的墙砖,阳台、窗棂的设计,都带有典型的法国文艺复兴的风格。大楼建于1924年,也是上海最早的一批现代化高层公寓。建成初年,楼里一直住着外国大使名人,而一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才开始有中国人陆续入住。抗战胜利后,著名的孔家二小姐——孔令伟买下大楼,成为其最大业主。1953年,诺曼底公寓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并更名为武康大楼,著名电影艺术家郑君里、赵丹、王人美、秦怡、吴茵、孙道临夫妇等都曾经在此居住过。
如今,大楼的一、二层一般为店铺,自三楼起基本仍然为居民住房。许多生活在此的普通居民,他们在里面生活、做饭、和其他上海人并无什么不同。而武康大楼背后的名人故事,以及其在众多影视作品的频繁露面,也让这里成为当之无愧的上海地标。繁华而不失腔调,浪漫不失烟火,浓缩了上海最迷人的海派风情。
从武康大楼继续往前徐行,即是鼎鼎大名的武康路。在电影《色戒》的尾声,放走了易先生的王佳芝叫了一辆黄包车,说:“到福开森路去!”而这个福开森路,即是现在的武康路。武康路全长1183米,被誉为“浓缩了上海近代百年历史”的“名人路”。
徜徉武康路,各式洋房在路两旁随意散落。巴金故居、黄兴故居、福开森公寓……不经意间就会错过曾经在这里发生的风云故事。
武康路的情调不只体现在充满欧陆风情的洋房,连路边的小花都仿佛在静静诉说着这条路上沉淀过的名人往事。
位于武康路376号左右的武康庭,随处可见各种历史悠久的保护建筑,西班牙小尖顶、法式红砖老宅……拐角处的Rosa Gallica花店,一年四季绿意盎然。
% 网红咖啡,吸引着各地的咖啡爱好者前来朝圣。
还有惬意休闲的SPA、展览纷呈的艺术画廊、专业的葡萄酒店……散落其中,也这些小店商铺因为有了历史故事的渲染而更富情调。
如果还有时间,大可以从武康路转入安福路。穿过路口的咖啡厅小酒馆,西班牙领事馆文化处、上海话剧中心,也让这里多了一份别样的文艺情怀。
就像当红小生李宗翰在博客中写道的:“安福路给我一种莫名的安定感,说不上来的似曾相识 ”。
“要认识 一个城市,人们必须在它的街道上行走。”只有在街道上行走,才能触摸一个城市的文化和脉搏。而在上海的这些马路洋房间,藏着的是上海最海派的情怀,旧影斑驳里的上海是精致百年的,是风情万种的,也是充满人间烟火气的。踏入那些或有故事的马路和弄堂,梧桐树下仿佛依然氤氲着百年上海的海派历史和传奇。
前言